彩霞奇闻网

获得性遗传理论揭秘 获得性遗传主要内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2-23 12:40:39  热度:1℃

生物是在不断变异中进行进化的。不论是人类还是别的动物,哪怕是细菌,都已经经历了上万年的变化,如果没有这种进化,这个世界的历史可能永远停留在远古时期。而进化也分为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的进化与内在自我原则而导致的进化。

一、获得性遗传理论

获得性遗传理论揭秘 获得性遗传主要内容是什么

获得性遗传就是外界影响下导致的进化中一种。获得性遗传又叫做后天获得性遗传。生物收到外界影响,为了适应外界的环境而产生的进化并且可以将这种特性遗传给后代子孙的就叫获得性遗传。这种遗传可以对生物的进化有着促进作用。


获得性遗传这个理论是由法国的科学家在十九世纪初先提出来的。在当时出版的书中有提及到最早的生物进化的一系列理论,并且列举了获得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产生的作用。书中阐述了两条理论,其一为用进废退,其二为获得性遗传。这两条理论都可以归纳为生物在发育中受到环境影响而产生自我进化淘汰。


而获得性遗传有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是由于环境导致的短时间变异,比如身体残疾。这种症状可能不会遗传,但后代会有基因存在。第二则是长时间生存在一个环境下而引起的变异,这些变异或者是导致器官更发达,或者导致器官退化而不见,且这些特征都会遗传给后代子孙。

二、获得性遗传争议


获得性遗传属于后天变异所导致的遗传,但是后代是否是由于前代的基因所产生的变异还是由于本身原因所产生的变异,是获得性遗传的争议点。反对派认为获得性遗传实际上是不可以遗传的。后代变异是因为在母体中就已经接触到环境而自我在母体中产生的变异。


而赞同派认为,只有由于外力导致的变异如身体后天残疾才不会导致变异,本体身体自我产生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这两派在现在还有这争议。

 

最近更新

  • 福左轻鳄龙:印度小型肉食恐龙(共4块化石/三块遗失)

    福左轻鳄龙:印度小型肉食恐龙(共4块化石/三块遗失)

    2025-02-23阅读

  • 利迈河龙:南美巨型植食恐龙(体长17米/出土多批化石)

    利迈河龙:南美巨型植食恐龙(体长17米/出土多批化石)

    2025-02-23阅读

  • 酋长龙:南美小型鸟脚类恐龙(体长仅2米/属于疑名)

    酋长龙:南美小型鸟脚类恐龙(体长仅2米/属于疑名)

    2025-02-23阅读

  • 沉龙:非洲大型鸟脚类恐龙(体长9米/长有巨大拇指)

    沉龙:非洲大型鸟脚类恐龙(体长9米/长有巨大拇指)

    2025-02-23阅读

  • 临河盗龙:内蒙古小型肉食恐龙(体长仅1.8米/速度极快)

    临河盗龙:内蒙古小型肉食恐龙(体长仅1.8米/速度极快)

    2025-02-23阅读

  • 芦沟龙:云南小型肉食恐龙(体长1.5米/酷似鸵鸟)

    芦沟龙:云南小型肉食恐龙(体长1.5米/酷似鸵鸟)

    2025-02-23阅读

  • 喇嘛角龙:蒙古小型植食恐龙(体长2米/带有三角头盾)

    喇嘛角龙:蒙古小型植食恐龙(体长2米/带有三角头盾)

    2025-02-23阅读

  • 奥古斯丁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15米/尾巴有身长一半)

    奥古斯丁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15米/尾巴有身长一半)

    2025-02-23阅读

  • 博妮塔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8000万年前)

    博妮塔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8000万年前)

    2025-02-23阅读

  • 包鲁巨龙:巴西巨型食草恐龙(长24米/距今6500万年前)

    包鲁巨龙:巴西巨型食草恐龙(长24米/距今6500万年前)

    2025-02-23阅读